1 建设项目概况
1.1 基本情况 应包括建设项目名称、性质、规模、拟建地点、建设单位。
1.2 项目组成 应包括拟建生产装置、辅助装置、公用工程以及辐射源项等内容。
1.3 主要工程内容 应包括建设施工过程等评价范围内的全部工程内容。
1.4 职业卫生管理 对于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和技术引进、技术改造项目,还应阐述建设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基本情况以及工程利旧的情况。
1.5 工程利旧 对于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和技术引进、技术改造项目,还应阐述建设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基本情况以及工程利旧的情况。
2 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防护措施评价
2.1 评价单元 根据拟建项目的特点和评价的要求,在工程分析的基础上将生产工艺、设备布置或工作场所进行单元划分。
2.2 职业病危害因素 在工程分析和类比调查的基础上,识别拟建项目生产工艺过程、生产环境、劳动过程中以及建设施工过程可能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来源、理化性质与分布,并分析其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工种(岗位)、工作地点及其作业方法、接触时间与频度,以及可能引起的职业病及其他健康影响等。
2.3 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评价 按照划分的评价单元,根据类比检测结果并对照GBZ 2.1或GBZ 2.2标准等,评价各个职业病危害作业工种(岗位)及其相关工作地点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期接触水平。对于没有类比检测数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根据各种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来推测其工作地点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水平。当类比检测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水平超过GBZ 2.1或GBZ 2.2标准限值时,应分析超标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建议。
2.4 拟设置职业病防护设施分析与评价 按照划分的评价单元,分析建设项目的运行与建设施工过程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发生(散)源或生产过程以及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相应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设置状况,根据该发生(散)源或生产过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理化性质、类比检测的接触水平以及GB/T 16758等相关标准要求,评价拟设置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合理性与符合性,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护设施设置建议。
2.5 拟配备个人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分析与评价 按照划分的评价单元,分析建设项目的运行与建设施工过程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作业工种(岗位)以及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相应防护用品的配备状况,根据该工种(岗位)及其相关工作地点的作业环境状况、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理化性质、类比检测的接触水平以及GB/T 11651或GB/T 18664等相关标准要求,评价拟配备个人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的合理性与符合性,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护用品配备建议。
2.6 拟设置应急救援设施分析与评价 按照划分的评价单元,分析建设项目的运行与建设施工过程可能存在的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工作场所以及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相应应急救援设施的设置状况,根据该工作场所导致急性职业损伤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理化性质和危害特点、可能发生泄漏(逸出)或聚积的状况以及相关职业卫生法规标准要求等,评价拟设置应急救援设施的合理性与符合性。
3 综合性评价
3.1 拟采取的总体布局分析与评价 依据工程分析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的结果,分析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总体布局情况,并对照GB 50187、GB/T 12801及GBZ 1等相关职业卫生法规标准要求,评价总体布局的符合性,列出其中的不符合项。
3.2 拟采取的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分析与评价 依据工程分析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的结果,分析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情况,并对照GB 5083及 GB/T 12801等相关职业卫生法规标准要求,评价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的符合性,列出其中的不符合项。
3.3 拟采取的辐射防护措施分析与评价 依据辐射源的性质分析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辐射防护措施,并按照放射卫生相关法规标准要求,评价辐射防护措施的符合性,列出其中的不符合项。
3.4 拟采取的建筑卫生学分析与评价 依据工程分析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的结果,分析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建筑卫生学状况,并对照GB/T 12801 及GBZ 1等相关职业卫生法规标准要求,评价建筑卫生学要求的符合性,列出其中的不符合项。
3.5 拟采取的辅助用室分析与评价 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价确定不同车间的车间卫生特征等级,分析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辅助用室建设状况,并对照GBZ 1等相关职业卫生法规标准要求,评价工作场所办公室、卫生用室(浴室、存衣室、盥洗室、洗衣房)、生活用室(休息室、食堂、厕所)、妇女卫生室、应急救援站等辅助用室设置的符合性,列出其中的不符合项。
3.6 拟采取的职业卫生管理分析与评价 分析拟建项目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与人员的配置、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职业卫生培训、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健康监护、警示标识设置等,根据相关职业卫生法规标准要求,评价拟采取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的符合性,列出其中的不符合项。
3.7 拟采取的职业卫生专项投资分析与评价 分析拟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的职业卫生专项投资概算,评价其满足职业卫生“三同时”、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与建设等预算需求的符合性,列出其中的不符合项。
4 职业病防护措施及建议
4.1 职业病危害补充措施 在对拟建项目全面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针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存在的不足,综合提出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具体补充措施,应尽可能明确提出各类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设置地点、设施种类、技术要求等具体措施建议,以便供设计单位在编写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时使用。
4.2 建设施工过程措施建议 针对建设项目施工过程的职业卫生管理,应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措施等内容的分析与评价结果,从建设工程的发包、施工组织设计、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的施工过程以及施工监理等方面,提出原则性的措施建议。
5 评价结论
5.1 拟建项目职业病危害类别 明确拟建项目在采取了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评价报告所提防护措施的前提下,是否能满足国家和地方对职业病防治方面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 资料性附件
1评价依据
1.1 法律、法规、规章 我国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
1.2 规范、标准 我国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范、标准。
1.3 基础依据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有关资料、文件等。
1.4 其他依据 建设项目有关的支持性文件、国内外文献资料及与评价工作有关的其他资料。 2评价方法 根据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一般采用类比法、检查表分析法、辐射防护屏蔽计算法、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以及定性和定量评价,必要时可采用其他评价方法。 3工程分析 A.1工程概况:包括项目名称、性质、规模、拟建地点、自然环境概况、项目组成及主要工程内容、生产制度、岗位设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 a)项目名称:应与委托单位提供的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文件所用名称一致。 b)项目性质:一般分为新建、改建、扩建、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等。 c)自然环境概况:包括拟建项目所在地区的气象条件(风向、风速、气温、相对湿度)、以及是否位于自然疫源地、地方病区等与职业病危害相关的情况。 d)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地点应按行政区划说明地理位置(经纬度)并附项目所在区域位置图。 e)生产规模:根据项目性质分别列出产品方案和生产规模。 f)生产制度:轮班制,全年生产作业时间以h/a为单位,同时说明作业天数。 g)岗位设置:包括生产作业岗位名称及生产作业人数,辅助岗位及人数,管理人员等。 h)项目组成及主要工程内容:包括整个建设项目范围内各子项目名称和主要工艺装置、设备设施等内容。其中: 生产装置:包括装置名称、生产规模及主要工程内容。 辅助装置:包括为生产配套的各辅助装置名称、生产规模及主要工程内容。 公用工程:包括给水、排水、供热、供电、供燃气工程等。 总图运输:包括原料及辅料形态、燃料仓库、储罐、堆场以及码头工程、运输工程等。 i)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是建设项目总的技术经济指标,包括工程总投资、工程用地面积、建筑面积、职业病防护设施投资概算等。 A.2生产过程拟使用原料、辅料的名称及用量,产品、联产品、副产品、中间品的名称和产量,健康危害说明书(中文)。 A.3总平面布置及竖向布置:从建筑卫生学和相关的勘察规划设计等方面概述布置原则,并附总平面布置和竖向布置图。 A.4 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布局 a)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工艺技术及其来源、生产装置的生产过程概述、辅助装置的工艺过程概述、生产装置的化学原理及主要化学反应,生产工艺及设备的****性(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及智能化程度)等。 b)生产设备及布局:包括主要生产设备及其产生职业病危害设备的健康危害说明书(中文)以及设备布局情况。 A.5 建筑卫生学:主要包括建筑物的间距、朝向、采光与照明、采暖与通风及主要建筑物(单元)的内部布局等。 包括工程分析中的原始资料及现场调查资料。 4辐射源项分析 主要包括辐射源装置的结构、与辐射有关的主要参数、辐射源的位置分布、放射性同位素或放射性物质中核素的名称、状态、活度、能量等指标,以及不同运行状态下的主要辐射源、辐射种类、产生方式和辐射水平等,如放出放射性核素时,还应给出核素的名称、状态、活度和能量等指标。 5类比调查分析与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分析 选择与拟评价建设项目具有良好可比性的类比企业(对于改、扩建项目,应该优先选择原工程作为类比工程),并进行类比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类比企业的自然环境状况、生产规模、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生产过程中的物料与产品、职业病防护措施、管理水平等,同时对类比企业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病进行初步分析。 对拟建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整体构架、难点、****评价内容等进行概括分析。 6类比检测、检查、计算等技术性过程内容 包括类比检测方案、采样原始记录、实验室原始记录、数据处理、检测报告等资料。 7地理(区域)位置图、总平面布置图等原始资料 8其他应该列入的有关资料